1.问 企业融资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2.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研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之表现
(一)表现在银行贷款方面,就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中央银行取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同时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改善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但是各商业银行出十安全性考虑,即使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还是普遍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放贷,导致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另外,中小企业贷款难实际上也反映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考核上的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否享有同样国民待遇问题。中小企业通常是民营企业,现在尽管在正式的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歧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信贷人员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出现问题,可能会被视为“肉烂在锅里”;如果信贷人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出现问题,往往可能会被视为有私下的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这种观念往往使得部分信贷人员对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持犹豫态度。
(二)表现在直接融资方面,就是现有的资本市场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2004年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块正式运作,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创业投资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这无疑为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开辟了专门的市场。然而其定位为高成长型企业的上市融资需要。
同时,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中指出:中小企业板块运行所遵循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与主板市场相同;中小企业板块的上市公司符合主板市场的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另外,对中小企业板块还有着更为严格的公司监管制度即:针对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股本较小的共性特征,实行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由此可见,即使有了二板市场,较高的监管要求与上市条件使其还是只能满足少数渴望融资的中小企业需求,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3.企业在投融资方面存在哪些细节问题
我接触过比较多集团公司,他们在投资方面很活跃,动不动集团下面就有几十个法人,包括全资的、控股的、参股的等。大多会面临这么几个问题,你不妨试着写一下:
1、投资缺乏计划性,导致投资盲目、分散,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低甚至没有关联。
2、缺乏完整的投资决策体系。从项目的筛选、考察、投资、监管等一系列环节都有着很强的主观性,通常都是一把手拍板。
3、缺乏有效的对项目公司的监管。包括人事和财务上的,尤其是财务上的。财务都搞不清楚还谈什么投资回报。
这几个方面都是从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考虑的,虽然看着比较笼统,但却是很实际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和企业的其他方面,比如:企业定位、战略方向等有很强的关联。
在融资方面,如果有好的项目融到资不是太大的问题,但究竟采用哪种融资渠道能使得融资成本最低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好好琢磨琢磨了。
4.城镇规划时的投融资问题怎么解决
关于城镇规划时的投融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 解决:(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市场三 者间的关系:首先,将政企分开作为突破口,分解与投资相关 的经济管理职能,构造资本投资主体。
城镇政府应组织和提供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集中公共资源,实施城镇规划,以基本 满足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 能,合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城镇市政公用企业真正成为 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比如,在城镇规划领域积极推行 股份制、委托经营、特许经营(BOT)、资本置换、土地综合 开发等政策,筹集建设资金。(1)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及各项事业的发展:由于^城镇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有 些投资如基础设施建设所^费的资金量大、投资回收期长,甚 至根本无法收回。
这就决定了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单靠政 府、企业或个人任何一方都是不能胜任的,必须建立起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充当投资主体的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各有侧重的 多元化投资机制。城镇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其资金投向主要应是不具经营性 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城镇区内的道路、公共场所的照明以及环 境治理等一些纯公共项目。
镇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预算内和 预算外的财政收入。为增加镇政府的收入应从以下几方面努 力:一是改革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赋予小城镇政府必要的财 力。
如在小城镇范围内收缴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应全额返还镇政 府,国有存量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收益除按规定上缴上级政 府外的余额应全部返还给镇政府;二是镇政府可通过拍卖道路 的冠名权等方式筹措部分建设资金;三是精简政府机构,减少 人员开支。 如果把人员精简下来,不但减少了不必要的非行政 性开支,而且还可以省下很大部分资金用于弥补小城镇建设资 金的不足。
企业和个人作为投资主体,其资金投向主要是其创办的产 业,如办工厂、开商店;也可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 益”的原则,投资于具有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民办 学校等。 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其自身聚积的资金。
除 此之外,企业和个人还应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 信贷资金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融资学院 » 城投公司融资专题调研